【聯合報/記者魏忻忻/台北報導】
2006.10.03 03:23 am
中醫把脈已有悠久歷史,但講求實證的西醫成為近代顯學,中醫把脈被視為僅是個人經驗,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所長郭博昭結合中西醫學,將把脈數位化,有助未來診斷。
西醫測量橈動脈跳動來了解心臟跳動次數,中醫把脈也在同樣位置,但分析出脈象複雜多種,可以探知患者體質虛寒,甚至有無懷孕等資訊。
郭博昭將脈象以清代中醫周學海提出的綱領作為總結,分別是位、數、形、勢,位代表把脈選取的位置,數指心跳快慢、形則是脈波形狀,顯示血壓,勢是脈波間的變動,代表動脈壓的變異性。
郭博昭十年來收集近三千名健康人資訊,再加入腦死等特殊生理狀況者資訊,證實位、數、形、勢可以對應不同的人體生理狀態,進而偵測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之間的平衡。
因為交感神經屬陰,副交感神經代表陽,若陽亢陰虛,即表示不協調,體內疾病已開始醞釀。
這套數位化的脈象分析工具,可用於幫助慢性病早期篩檢、人格特質預測等,研究團隊最近針對一百位正常人測試,發現近半數已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徵兆,建議受試者改變生活型態,避免疾病進展。
目前脈象數位化研究雖然仍在實驗階段,尚未運用在臨床運用,未來可望用於臨床診斷,提供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利基。
【2006/10/03 聯合報】@
Thursday, October 05, 200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