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31, 2006

妙法均霑》 阿里山的少年

【2006-10-30/民生報/A3版/十步芳草】
‧釋證嚴‧

古云:「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必須以禮相待,互相尊重,自愛愛人;這分文質彬彬、進退如儀,都是來自於教育,以及平時的養成。

前不久,看到一則報導──有位住在阿里山的少年,家境並不富裕,腳有殘疾的父親為維持家計外出打工,母親因不堪生活的艱苦而離去,少年自小與阿嬤以及精神異常的伯父共同在山上生活。

這位少年很懂事,不怨恨母親,總是善解地說:「媽媽有她的苦衷。」知道阿嬤為了養育他,很辛苦地種菜、賣菜;有感於阿嬤年事漸高身體愈來愈不好,他就主動分擔家事。

他每天上學往返要步行兩個多小時,卻不以為苦,難得的是,他有一顆純真的心,認真向學;一放學便趕緊回家做飯,等阿嬤回家享用熱騰騰的飯菜。做完家事,還須趕在天色暗之前做功課、讀書,有時若趕不及,伯父只要看到他開燈做功課,就覺得浪費而把燈關掉,他並不違逆,就到路燈下繼續做功課。

記者問他:「這樣視力不會受影響嗎?」

他說:「不會,因為我每天看的都是綠色的啊!」

老師所交代的功課,他不曾缺交,不埋怨家境困苦,還能積極進取,真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記者問:「你最希望什麼?」

他回答:「期待媽媽能早日回來,不要讓阿嬤擔心。」

問他:「你最苦惱的是什麼?」

「阿嬤的菜賣不出去,那樣阿嬤就會煩惱。」

問:「你現在想做什麼事?」

「希望爸爸回家,我可以炒菜、煮飯給爸爸吃。」

聽來多麼令人心疼,反觀社會上多少幸福的孩子,上下學不僅有父母親開車接送,還計較:別人家開的是高級進口車、有司機,為什麼我沒有,真沒面子!卻未曾想過父母親的辛苦;不懂得珍惜能順利就讀幼稚園、小學、中學,還有大學、研究所等等,是多麼幸福!

看到這位阿里山少年懂得愛惜時間,堪為少年孝悌楷模。其實任何環境都能教養出好孩子,因為幸福不在身外的享受,而是心中的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期待人人幸福,都能教育出有教養的下一代,營造出富而好禮的和諧社會。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