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報/曾春典】 2006.10.04 04:08 am
中秋節又將到來,許多人在此闔家團圓的時節會漫無節制地飲食,患有慢性病患者的病況便容易控制不良,以筆者長期鑽研心臟血管疾病的經驗發現,此時正是病情轉為嚴重的時機,特別是慢性心臟衰竭患者,應更加注意。
一名黃老太太平常持續在門診治療並服用藥物,患有心臟衰竭的她非常遵照醫囑,注意飲食均衡,特別是水分及鹽分攝取。去年中秋節後,她卻突然住院,原來她因一時開心比平時多吃了許多東西,水分、鹽分在體內堆積,造成心臟負擔加重,導致急促氣喘而緊急送醫。
在心臟科的住院病人裏,幾乎有一半是因為心衰竭而住院的。心臟衰竭是由於心臟的輸出量無法維持身體的正常代謝所致。據統計,全球約有一千五百萬人有心臟衰竭症狀,每年約有一百萬人死於心臟衰竭,其死亡率相當高,且多好發在老人身上。因此,如何延緩心臟衰竭患者病情加重及死亡時間,是現今高齡化社會需重視的問題。
像黃老太太這樣的心臟衰竭患者,平時就應多注意身體徵兆,若有不適,如:下肢腳踝水腫或尿量減少,應立刻就醫檢查,避免悲劇發生;後來她要出院時,我叮嚀她在飲食及活動上有幾點應注意的事項:
一、飲食方面:採少量多餐,並細嚼慢嚥,以減少心臟負擔。1.限制液體的攝取,每日約1500cc以下,水分多的水果也不可多吃。2.禁止吃高鈉食物,如:臘肉、香腸等醃製品,罐頭食物,味精等。
二、休息與活動方面:1.保持心情平穩,避免情緒暴躁。2.可從事靜態活動,例如:散步等。3.若突然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時,需馬上停止活動並採取半坐臥休息。
其實,心臟衰竭患者只要特別注重飲食均衡、適度運動與遵守醫囑治療,就能延緩病情惡化,一旦進入嚴重期,病患只能臥床,對生活品質影響極大,不僅病患本身痛苦,也會連累家人,所以一開始便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心臟衰竭患者來說是很重要的。
除了以上的注意事項外,定期回診更不可忽略,精確掌握病情及正確服用藥物,能有效控制及降低死亡率,目前被醫界做為第一線心臟衰竭治療的藥物為血管張力素轉化 抑制劑(ACE in-hibitor),其次是乙型阻斷劑(β-blockers),此外還有血管張力素接收器阻斷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以及醛固酮拮抗劑(Aldosterone an-tagonist),針對不同程度與病因的心臟衰竭患者,有其適應症與禁忌症。
前幾天,這名黃老太太又回診取藥,我特地提醒她,這次中秋節可別再多吃,不然又得住院了。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
【2006/10/04 民生報】
Thursday, October 05, 200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