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5, 2007

是不是遲緩兒 細心觀察才知

是不是遲緩兒 細心觀察才知
【聯合報/張麗滿/台大醫院復健部臨床心理師】
2007.01.15 02:38 am


「隔壁家兒子五歲才會講話,上學念書後就好了,我兒子現在三歲卻還不開口叫人,會是遲緩兒嗎?」

孩童的成長,除了正常生理發育之外,還包括日益增加的行為能力及減少對照顧者的依賴,這個過程就稱發展。顯著失能的障礙兒童容易早期發現、診斷及治療;而功能落在正常邊緣灰色地帶的孩童,在嬰幼兒初期與一般孩子的差距不大,但可能在生活適應上漸漸遭遇困難,需要家長或老師細心觀察才注意到。

學齡前嬰幼兒中,若有下列一項或多項發展落後的情形,就有可能是「發展遲緩兒童」:

l.位移動作發展(抬頭、翻身、坐、爬、走、跑、跳……)。

2.操作動作發展(伸手抓握、用手指拿捏或拆裝物品、玩積木拼圖、握筆畫圖寫字,以及自己吃喝、穿衣、上廁所……)。

3.語言發展(伊啊聲、叫人、聽懂指令、用說的表達需求、對話聊天、敘事……)。

4.知覺與認知發展(利用感官觀察,用頭腦去判別物品大小、顏色、形狀、多寡、遠近、高低、軟硬、味道等特徵的變化,逐漸增長生活常識以及理解空間、時間、因果關係、抽象的文字與數字符號等概念)。

5.社會情緒發展(有安全感而不過度依賴、自主自信、維持人際關係、學習情緒表達與控制、認識性別角色、遵循道德規範……)。

發展乃是先天生理潛能與後天環境學習兩者交互作用的結果,影響發展的因素包含:

1.孩子本身有疾病,例如染色體或代謝異常;母親孕產期問題,例如早產;以及環境毒物、意外傷害等因素,皆可能影響腦部生理,因而干擾正常發展。

2.孩童的家庭經濟、社區文化及教育資源等環境因素,是否提供足夠且適當的知覺經驗與學習刺激。

3.家長的個性、教養觀念、教導能力,以及不同照顧者間態度的一致性,也影響孩子的情緒行為與社會適應。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