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04, 2006

基因資料庫 花蓮辦首場記者會

2006-10-03更生日報
解開民眾對建立基因庫「樣本採集」的疑慮 衛生署明年將在本縣、苗栗等地進行收集
記者張小菁╱報導

由衛生署推動的台灣基因資料庫計畫,明年分別在花蓮、苗栗和嘉義進行收集,為了讓民眾瞭解基因庫設置的目的,並發展合適群體同意的模式加入基因庫,台灣基因資料庫ESLI研究團隊在花蓮地區結合慈濟大學、慈濟醫院、花蓮縣衛生局和原住民醫學學會等,協助台灣基因資料庫成為符合倫理、足以贏得大眾信賴的典範,昨天上午在花蓮舉行全台第一場記者會,破除大眾對台灣基因庫的迷思和誤解。

有鑑於過去台灣部分研究在進行研究對象採集時,沒有充分告知研究的模式和進行的計畫,引發侵犯人權的批評,大家對「樣本採集」產生疑慮和懷疑,但是在現代醫學治療裡,基因研究是帶領人類對抗疾病的方法之一,尤其台灣擁有特殊的環境和族群,建構屬於台灣本土的基因庫是必要的。

中央研究院博士沈志陽表示,「基因庫」是透過長期觀察健康人的身體情況,透過基因與其它醫學資訊,探討常見的基因疾病,與環境因素之間的關係,希望可以讓社會大眾對疾病的發生更瞭解,其中又將針對台灣人常見的慢性疾病作研究,找出致病因子與機轉。

沈志陽指出,基因資料庫又稱「BIOBANK」,這個銀行是因為大家的愛心而成立,造福的對象不見得是被研究者,而是這族群世代的子孫們,這也是為什麼選擇慈濟合作的原因,因為慈濟利他的精神與基因庫成立的宗旨一樣,而慈濟醫院骨髓資料庫建立的成功經驗,更值得台灣基因庫學習。

目前包括日本、瑞典、加拿大、美國、中國大陸等國家都有建立國家基因庫,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表示,要推動台灣社會接受基因庫的建構,最重要的是以公道為原則,解除民眾的疑慮,慈濟大學將扮演教學和宣導的角色,促使在校學生、專業人員與一般民眾有機會瞭解生命倫理教育,共同參與建置過程。

生物基因庫的建構計畫最快在明年底進行,採自願方式,花蓮地區四大族群融合,是被挑中成為收集縣市之一的原因。台灣社會改造協會理事長蔡篤堅表示,過去研究人員在沒有告知的情況下採集樣本,長期以來受到部落社區質疑,而台灣生物資料庫要建構一套完整的系統,包括從倫理、法律、社會道德上面,建立一個互信、互愛又利他的台灣生物資料庫。

今年度也完成了基因資訊隱私權保護法與人體組織法的規劃,期待透過立法落實台灣的人權保障,建立優質的基因體醫學發展與健康促進環境,讓更多人願意加入資料庫,貢獻於醫學研究上,造福後代的子孫。

目前花蓮縣衛生局協助推動社區健康營造和宣導公共衛生部分已著手進行,希望凝聚社區群體的意識,最後透過群體參與,決定基因庫可用來研究的計畫。不過,蔡篤堅也強調,在大家對基因庫,以及立法還沒完成前,目前還不會進行進一步的抽血採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