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13/民生報/C7版/杏林天地】
記者沈尚良/報導
今年6月和8月,奇美醫院「兒童骨髓移植中心」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陳榮隆為兩名經傳統化學治療失敗的白血病兒童,安排了非親屬臍帶血的移植,最後都成功植成,給了這兩名病童的人生再一次的機會。
小兒血液腫瘤科的醫師實際執業人數只有20到30名,在南部屈指可數,南部的骨髓移植治療也以成人為主,小兒骨髓移植一向偏重在北部的醫學中心,臍帶血的移植在南部更是少有。因此,不少需要做骨髓移植治療的小病童北上求醫。
骨髓移植中心
救治南部病童
奇美醫院院長詹啟賢表示,北上求醫不僅路遙不便,影響更大的是病童年紀小很多事無法自理,而骨髓移植治療的時間又長,有的得耗上大半年,家長必須因此辭去工作或是擱下的生意陪同照顧,對家庭的衝擊很大。為此,奇美醫院作為醫學中心,詹啟賢表示應該扶植南部的小兒骨髓移植醫學,所以延攬原花蓮慈濟醫院小兒血液科陳榮隆主任,成立「兒童骨髓移植中心」,讓南部需骨髓移植病童能夠就近獲得完善醫療服務,得到再生機會。
骨髓移植對醫院最沒有「利頭」,因為成本負擔很大,但卻能救治人命。奇美醫院投資了軟硬體設備,有了團隊人力,結合專科護理師、社工,還有醫學研究部的資源;詹啟賢表示,在提供病童的治療經驗中,還可以做進一步研究發展,提升小兒科的水準,更讓病童能獲得最大、最好治療的利益。
陳榮隆說,兒童骨髓移植需要多方合作,要有堅實的團隊,包括:各個器官系統的專家,以處理各個器官的毒性問題,還有放射科、營養師等,還要有社工做心理的諮詢、悲傷輔導等。
硬體方面,兒童骨髓移植病房是無菌隔離病房,可以同時收治兩名病童,裡面並做到加護病房等級,有呼吸器及洗腎設備,可以獨立進行急重症的加護,不用轉到一般感染源較多的加護病房,留在無菌空間治療可避免很多致命的感染。除此之外,還有照血機、血液分離機等。
陳榮隆指出,兒童骨髓移植中心所做的移植治療,使用的包括骨髓的造血幹細胞及周邊血幹細胞等,去年也開放了臍帶血的移植治療。
他說,兒童癌症一年新發生約550例,血癌約有160例,其中淋巴性白血病有八成只要化療就可以治癒,其餘的則要捉緊緩解時做骨髓移植,以獲得較好的效果。至於血癌中四、五十例的骨髓性白血病,更有半數須做骨髓移植才有痊癒的機會。而像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目前高危險性患者做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的移植,有較佳的治療結果。
非親屬臍帶血
可供移植選擇
陳榮隆指出,現在對於骨髓移植治療,從治療時機的掌握,到轟炸體內的免疫系統,都有更明確的時間選擇,以增進治療的效果,治療成績也大幅提高。
不過,即使像兒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有不錯的治療經驗,但是高危險性患者在傳統化療失敗後,有可能找不到人類組織抗原HLA相容的骨髓或周邊血捐贈者,或因為病況危急而無法等待三、四個月的尋找與準備期,結果斷送了病童以異體幹細胞移植挽救生命的機會。現在有非親屬臍帶血移植的治療選擇,提供危急病童另外一個機會,奇美醫院已有兩例經驗。目前需移植治療的病童,都會同時比對骨髓及臍帶血資料。
陳榮隆說,一位四歲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幼童,化療後復發,染色體檢查發現第七對染色體突變,再接受化療的成功機會不大,但又找不到適當的骨髓捐贈者,只找到六分之四的HLA位點相符臍帶血。經施行臍帶血移植,雖發生尿路感染、敗血症及巨細胞病毒感染等併發症,最後臍帶血仍順利長成。
有位兩歲半的小病童原本診斷為骨髓發育不良症,後轉型診斷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接受傳統化療,但醫師判斷患童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屬於高危險性,於是開始幫她找捐贈者,並轉到奇美醫院進行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兒童骨髓移植
治療成績提升
陳榮隆說,這名病童的骨髓已有早期復發現象,癌細胞比率達10%~20%,而且因為是在強力化療進行中復發,再化療也不見得能緩解,早期復發期移植成績不會比等待差,但造血幹細胞移植已來不及,剛好找到六分之五的HLA位點相符臍帶血做移植,移植後僅發生一次敗血症,基因指紋鑑定證實臍帶血順利長成。
陳榮隆表示,兒童的骨髓移植,是目前白血病、神經母細胞瘤等疾病中最科學、經驗證的治療方法,治療成績持續提升;他也呼籲家有病童的家長,不要放棄正統治療而尋求沒有科學依據的偏方,以免害了小孩。
Friday, November 17, 200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