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7, 2006

旋切超音波治白內障 傷口小、好得快

旋切超音波治白內障 傷口小、好得快
【民生報/特派記者張雅雯/美國拉斯維加斯報導】
2006.11.14 03:33 am


開刀時間愈短、傷口愈小,愈有助於病患復原,且併發症的風險也愈少,正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2006美國眼科醫學會(AAO)」年會中,有關白內障手術部分,一種旋切式超音波,就是以探針採取左右扭轉的震動方式,形成的扭力除了可快速切碎、吸取渾濁的水晶體,也讓侵入切口縮小到2.2mm。

白內障的成因是水晶體渾濁,光線無法進入,造成視覺障礙,為了置換新的人工水晶體,必須將既有的水晶體前囊切開,再利用超音波等方式將裡面的核、皮質擊碎吸出,這項治療技術目前多半將傷口控制在2.75~3mm之間,並成為普遍的門診手術。

然而,傳統的超音波採取前後震動的方式,如果水晶體的核比較硬,撞擊後容易產生反彈力,使得水晶體往後囊推動,因此醫師必須增強超音波的能量,才能順利在一次撞擊中碎裂水晶體;這樣一來,勢必延長超音波探針與角膜接觸面的摩擦時間,加上使用高能量超音波,都容易造成角膜熱傷害。

新的旋切式超音波透過扭力(Torsion)的技術改善這項缺點,其探針採左右扭轉來震動,美國Kerry Solomon博士以高速攝影與傳統超音波比較,發現旋切型只需要低能量,就能將水晶體吸引靠近、切小塊而容易「吃掉」,速度足足快了一倍以上;Gary Foster博士也表示,由於切口小,使得現在白內障超微創手術的傷口,可以縮小到2.2mm以下。

事實上,由於新機器價格不菲,加上並不是每名白內障患者,都會出現水晶體的核過硬的情形,因此在Kerry Solomon博士的現場調查中,還是有許多醫師不曾使用過;不過,這股潮流已逐漸興起,應大會邀請進行現場手術示範的六名醫師,全都採用這款旋切式超音波處理,尤其日本著名的快刀手Akahoshi醫師,配合自己設計的幾項小器械,處理白內障可說是輕鬆寫意,甚至把傷口縮小到僅有1.8mm。

到場觀摩的開業醫、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潘志勤指出,微創、無痛是眼科手術的趨勢,可強化患者的預後,他形容:「使用過新機器後,就不會想再走回頭路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