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7, 2006

有小哈比人 一窩蜂注射生長激素

有小哈比人 一窩蜂注射生長激素
【聯合報/記者王瑞伶、洪敬浤、彭芸芳/連線報導】
2006.11.13 03:50 am



平平是五年級…
「平平五年級小朋友,身高差這麼多!」這是現代家長憂心的畫面,只要經濟能力許可,都願意花大錢讓孩子「高人一等」。
記者劉學聖/攝影
「越來越多家長一擲千金,只求兒女高人一等。」中國醫藥大學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每月都有兩、三百名患者,由家長陪同要求注射生長激素增高,即使自費花上一、兩百萬元,還說值得。

「家長捧著鈔票上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遺傳中心主任蔡輔仁形容患者求診心切,他的門診有四分之一患者都為身高而煩惱,其中不理醫師勸阻堅持自費的近二成。

在高雄榮總同樣熱絡,「坐不到一分鐘,家長就急著要孩子打生長激素!」高雄榮總小兒科醫師邱寶琴十分吃驚,每個月有一百多名患者向她求助。

「打生長激素增高不是新聞,只是價格昂貴,以前打不起。」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童代謝內分泌科主任徐山靜說,生長激素每單位三百元,每十公斤體重得打一單位,以四十公斤的女孩為例,每天得花一千兩百元打四單位,連續打三、四年,至少得花一百五十萬元。

依健保局規定,生長激素缺乏者可給付,但條件嚴苛,須先由小兒專科醫師做骨齡攝影和抽血篩檢,確定有生長遲緩現象,再轉介到小兒內分泌專科醫師,向健保局報備獲准後才能注射。

現代家長在意孩子的身高,寧可自己矮,不能矮了下一代,「自己花錢總可以吧!」不惜自費讓子女注射生長激素。工研院一名研究員發現兒子比同儕矮時,「心裡很不舒服」,到處打聽怎樣可以長高,「只要還有希望,為什麼要認命?」

台中縣一名商人為了讓女兒增高,就花了兩百萬元;屏東市林姓醫師一對子女,則花了四百六十萬元。每長高一公分的的代價,平均五至十六萬元不等。

對於一窩蜂搶著打的現象,醫師認為有必要導正。高醫大學小兒遺傳及內分泌科主任趙美琴說,生長激素不是萬靈丹,須評估骨齡、父母遺傳,並排除營養、貧血、甲狀腺功能等因素後施打,而且要把握注射的黃金時期;女生月經來前、男生十六或十七歲青春期前,生長板尚未閉合是最佳時機。

高榮醫師邱寶琴說,臨床平均一百人有十人以下需打生長激素。通常成人身高男生一百七十公分、女生一百六十公分加減八到十公分,超高或低於才要就醫。

「國人對孩子的生長問題,常是關心有餘,知識卻不足。」徐山靜說,台中榮總曾調查六百五十五名因矮小求診的兒童,發現百分之六十五不需治療,有的是家族遺傳,砸大錢打生長激素效果有限。

「那些想當明星、模特兒的,我不鼓勵花錢打。」徐山靜有所堅持。蔡輔仁對於想當籃球巨星,以一百八十公分為目標的患者,也一口回絕。

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科主任謝德貴建議,與其拿孩子與全班同學比身高,不妨注意孩子每年的身高是否長到五公分,如果個子原本很高,最近一年卻長不到五公分,生長趨緩,反而要特別注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