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勞》疲勞+壓力=過勞死
【民生報/記者薛荷玉/報導
2006.11.14 03:33 am
職業駕駛是勞委會調查最易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六大類勞工之一,且疲勞駕車不只損害駕駛健康,還危及公共安全。
記者盧振昇/攝影
一旦得了慢性疲勞症候群,「過勞死」(Karoshi)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勞委會統計顯示,國內每年判定為過勞死的勞工人數約20~30人;勞委會去年修訂認定的基準,就已納入了「慢性疲勞」的概念。
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組長陳秋蓉指出,早期過勞死的認定比較嚴格,要連續工作24小時,或每周、每月工作超過一定時數以上;但去年一月修訂的「職業引起急性循環系統疾病診斷認定基準」,則把觀察是否過勞的時間,放寬到死亡前的2~6個月,即是考量「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因素。
造成過勞死的主要原因有二項———疲勞及壓力,有些高階主管的工時不見得很長,但因壓力太大,也會造成過勞死。
勞委會指出,俗稱的「過勞死」一詞,其實是日本人所創,但實際的死因,則表現在「急性循環系統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及心臟疾病的急性發作兩大類,如統稱中風的腦溢血、腦血栓、腦栓塞、腦梗塞、蜘蛛膜下出血,及心臟性猝死、心肌梗塞、心臟衰竭、主動脈剝離等心臟疾病。
陳秋蓉解釋,如果經常過勞(burn out),長期累積就會形成慢性疲勞症候群(CFS),而有此症候群的勞工,其過勞死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陳秋蓉表示,因經濟不景氣,許多公司都大量裁員,連公家機關都遇缺不補,留下來的員工則得負擔更多的工作;此時公司也應調整組織、充分授權,以提升每一位員工的工作效能;如果只是壓搾員工、加班頻頻,績效不見得能夠提升,還可能折損了員工的壽命。
Friday, November 17, 200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