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07, 2006

一滴血 解開憂鬱症藥謎

一滴血 解開憂鬱症藥謎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6.11.07 03:47 am


台北榮民總醫院篩檢憂鬱症患者口水和血液,找出百憂解療效好壞和基因型間的關係,預計五到十年可幫病患少吃冤枉藥。

臨床上使用的抗憂鬱症可分為選擇性血清素重吸收抑制劑(如百憂解)、單胺化 抑制劑、三環抗憂鬱劑等幾大類。病患究竟適合用那種藥,往往要吃了後才知道。

台北榮總精神部一般身心科主任蔡世仁說,約有三、四成患者吃了抗憂鬱劑後會出現不適症狀,有人心臟跳得厲害,還有人會覺惡心、嘔吐,不少患者甚至只看一次診,就消失無蹤。另有患者試了三、四次藥,直到三、四個月後,才真正找到合適的藥物。

為了解開抗憂鬱劑療效和基因型間的關係,台北榮總針對兩百卅位憂鬱症患者,先讓他們服用四周的百憂解,再收集口水或血液,進行基因檢測。蔡世仁說,從研究結果來看,初發病、年紀較輕的憂鬱症患者,吃百憂解的效果較好。

另外,研究還發現,百憂解療效好壞,跟「血清素回收運輸體」基因型有關,若患者血清素回收運輸體表現量多,治療效果較好,尤其是在焦慮和身體不適感症狀的解除上。相反地,帶有表現量多的「血清素1A受體」、「單胺氧化 」基因型憂鬱症患者,吃百憂解的效果較差。

蔡世仁也表示,目前找到的基因型仍有限,在預測百憂解療效時,準確度約兩成,預計五到十年內,應可找到十多種基因型,屆時就能進入基因晶片篩檢,只要一滴血或少許口水,就能幫憂鬱症患者找到合適藥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