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5 民生報】
【記者張雅雯/報導】
「搖頭丸」是許多吸毒者的入門藥物,然而為了追求更大的刺激感,他們往往自行添加各種藥物,成為名副其實的「大毒丸」,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日前更首度檢出混雜了六種成分的液態毒品。
管制藥品管理局局長簡俊生表示,今年七月接受桃園地方法院地檢署委託,檢驗三瓶外表呈橙色的「液體」,赫然發現混合了「搖頭丸(MDMA)」、「搖霸(MDA)」、「天使塵(PCP)」、「K他命(Ketamine)」、「副甲氧基甲基安非他命(PMMA)」以及咖啡因,推測是搖頭族自行調配,其中多項都是刺激中樞神經的興奮劑,服用過量恐怕有腦出血、器官衰竭的風險。
簡俊生指出,近年來檢出的搖頭丸,不只因為混用而毒性大增,顏色和圖案也紛紛推陳出新,青少年如果對毒害沒有體認,的確可能因為好奇以及被外觀吸引,踏上染毒癮的不歸路甚至致死。
根據法務部推估,台灣約有百分之一的人口吸毒,也就是約有廿萬人吸毒,法務部長施茂林表示,毒癮者不僅自身罹病風險高,為了取得毒品,可能衍生出「偷、搶、騙」的治安問題;戒除若沒有適當的協助管道,毒癮復發率極高,使得反毒工作花費很高的社會成本。
為了杜絕毒品氾濫的問題,法務部與衛生署合作在全省25縣市成立「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施茂林表示,整體反毒的觀念轉變,從緝毒犯轉變為以治療慢性病人的長期照護角度,推動戒毒工作,希望降低對毒品的需求,並且透過教育宣導,從源頭阻止青少年與毒品搭上線的機會。
縣市的「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將分為「預防宣導」、「保護扶助」、「轉介服務」、「綜合規劃」四組,提供毒害宣導、專線諮詢、戒毒轉介等服務,預計明年度正式啟動。
Tuesday, September 19, 200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