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2, 2006

法籍老神父 來台奉獻半世紀

法籍老神父 來台奉獻半世紀
2006.12.05自由時報北部新聞

法國駐台北辦事處主任潘柏甫(左四)伉儷下午拜訪巴黎外方教會的老神父,與他們話家常。 (記者游繡華攝)

〔記者游繡華/花蓮報導〕法國駐台北辦事處主任潘柏甫昨天下午與在花蓮縣服務四、五十年的老神父話家常。這群來自法國巴黎外方教會的神父,多分布在原住民偏遠部落傳教、服務,他們見證台灣民主化過程,但憂心城鄉貧富差距日大,希望能看到貧戶生活獲改善。

離鄉開疆闢土 默默耕耘

來花蓮縣傳教已超過半世紀的天主教巴黎外方教會神父,當年隨著巴黎教會分派,便離開家鄉,搭船從大西洋經印度洋到太平洋,約經五週,抵達基隆港,便在花蓮縣落腳。他們完全走進貧苦部落的身影,被台灣天主教會視為天主教在花蓮開疆闢土的默默耕耘者,他們的故事也被寫成「奉獻」一書。

法駐台辦事處主任來訪

潘柏甫昨天先拜會花蓮市長蔡啟塔,二點半與神父在美崙溪畔的巴黎外方教會進修中心聚會,共有八名神父與會。潘柏甫很景仰這群老神父在花蓮傳教的奉獻與典範,代表法國政府慰問神父們現況,神父也很開心潘柏甫夫妻來訪,開心地用法語交談。

神父典範 潘柏甫感驕傲

潘柏甫說,來自巴黎外方教會的神父在台灣傳教服務,特別照顧窮人、弱勢、殘病或孤苦無依的人,是法國人的驕傲。

巴黎外方教會在花蓮的神父也時常與慈濟基金會的鄉鎮支會志工合作,潘柏甫說,這也證明大愛不會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受限。在外方教會安排下,潘柏甫傍晚到靜思精舍拜會證嚴法師。

盼城鄉貧富差距獲改善

玉里天主堂的劉一峰神父說,四、五十年來,他們看到台灣民主化的過程,由人民選擇領導人,足以證明台灣是尊重人權的進步國家,不過,台灣社會富裕了,城鄉貧富差距大,仍需要改善。


--------------------------------------------------------------------------------

甜蜜話家常 「住花蓮比法國還習慣」

記者游繡華/專訪

瑞穗天主堂的馬優神父來花蓮已有五十一年,東豐天主堂的潘世光神父也有四十五年,這群到台灣近半世紀的神父,不僅會多種方言,甚至覺得住在花蓮比回法國還習慣,回想從騎腳踏車到開車的歲月,和原住民歌舞、相互幫助,是甜蜜的回憶。

巴黎外方教會目前在花蓮還有十四名神職人員,老神父剛到台灣時只會法語,雖然是法國人,但都被稱為「美國人」。

不管是「阿兜仔」或「美國人」,聽在他們的耳裡都很親切,潘世光在鳳林向外省人學國語,到東里時,因為姓潘的人很多,他便姓潘,剛到花蓮的時候,因為教堂是茅草屋,颱風一吹便倒了,還有點怕颱風,他笑著說,現在可是什麼都不怕,只有怕蚊子(用手趕趨近的蚊子)。

老神父精通法語、國語、閩南語。在阿美族部落的神父還會阿美語,像潘世光還和鄰近的春日天主堂神父傅利亞編寫阿美語、法語字典。

半世紀以來,神父總是看到花蓮人有什麼需要,馬優、潘世光說,當年偏遠原住民部落的落後是現代人無法想像的,還好有美援物資,儘管生活很好,阿美族人很好「鬥陣」,有好吃的野味總會請神父們品嚐。潘世光還讚賞原住民釀的小米酒。

也是安德啟智中心負責人的劉一峰,還有一個傳奇,他為解決啟智中心經費不足的問題,自八年前賣一捆舊報紙賺十元,開啟資源回收之路,如今教堂擁有的資源回收場安置四名身心障礙人士就業。他笑說,他的「台灣歲」是六十六歲,也是神父間的召集人。

No comments: